会员登录|注册 会员中心|加入收藏|常见问题       English
净康环保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资讯中心 » 行业新闻 » 环境时评:解决“逢雨看海”勿成“空头支票”

环境时评:解决“逢雨看海”勿成“空头支票”

目录:行业新闻星级:3星级人气:-发表时间:2013-07-31 17:33:00
RSS订阅 文章出处:净康科技责任编辑:newsadmin作者:newsadmin

  近日,多地出现强降雨,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。记者探访发现,西安主城区排水管网管径设计较小、老城区路段设计标准低,武汉抵抗暴雨排水标准仅为一年一遇……对此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,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,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。

  一场大雨就让一座城市陷入内涝,甚至张开“大嘴”吞噬人命,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年都在上演:去年7月,北京大暴雨导致数十人遇难;今年3月,长沙大雨卷走一位女大学生;今年7月,河北一家三口在大街上被淹死……在强降雨面前,现代化城市从未像今天这般显得如此脆弱。因而,住建部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,对城市自身发展来说,也是迫在眉睫。

  然而,解决“逢雨看海”,前面却加了一个“力争”和一个“左右”,不禁让公众略感忧虑,所谓“力争”,隐含意义很明显,那就是争取实现,倘若城市“努力”了,但结果却未解决,也不能强求;所谓“10年左右”,则留下了极大的回旋余地,三至五年也是左右,五年以上也可以说是左右,这也意味着解决城市内涝,基本靠城市自己的“良心发现”。

  事实上,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,住建部不是第一次表态,今年3月,住建部城建司将抓好城市排水防涝作为今年工作要点;5月,住建部又要求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;7月,住建部下发《城市排水(雨水)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》,要求城市内涝不得有人员伤亡,明确了城市内涝防治标准。出台的规定再多,如果都沦于空谈得不到具体执行,城市内涝就会像交通拥堵、资源紧缺等“城市病”一样,永远附着在城市身上。

  内涝敲响了城市发展的警钟,快速扩张的城市化必须改变“重地上轻地下”的发展理念,地下排水系统畅通与否、能否经得起考验,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与责任。因而,主管部门应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来解决“逢雨看海”,而不是以“力争”这样的模糊字眼,净水器留下左右腾挪的空间。而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:其一,在排水管网上不能多头管理,要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责任,不能形成“九龙治水”的格局;其二,要加大对地下管网建设的投入;其三,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,尽量给公园、湖泊、绿地等留足空间,让它们分担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功能。

  摘自:净康科技---国内获得美国WQA金印认证·国家卫生部涉水安全认证的便携式净水瓶、便携式微型净水器专业厂商。

相关资讯

我要评论:
内  容:
验证码: (内容最多500个汉字,1000个字符) 看不清?!
 
 
请注意:
 

1.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,不发表攻击性言论。

2.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。

3.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。